第十九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南京大学召开

10月24日-26日,第十九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以“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为主题。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江苏省副省长陈忠伟,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索文斌,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关信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李东梅指出,“十四五”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成就显著:出台劳动就业、托养照护等系列政策,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的网织得更密、底兜得更牢;优化公共服务,推动康复、教育、文化服务提质;需求维度转变,残疾人追求从生存保障转向平等参与、全面发展,从物质富足转向精神富有。着眼“十五五”新征程,她强调,要着力提升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就业增收,完善兜底性制度;着力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急需短缺服务供给;着力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推动修法、强化司法保护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着力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文体活动,支持文艺创作;着力推进科技助残创新应用,推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造福残疾人。

索文斌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的学府,南京大学始终与国家同频共振,把坚持立德树人和服务国家战略放在办学的核心位置。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深入实施奋进行动,坚持平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目标原则,有力推动残疾人事业研究深入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关信平在致辞中表示,残疾人事业研究要站在事业发展的前列,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认真总结我国和世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践经验,积极建构中国自主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知识体系;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原则,以及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本届论坛邀请了16位嘉宾和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专题举办了家庭支持与残疾人服务质量提升圆桌对话,并开设了6个分论坛,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残疾人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的策略、路径和方式”、“残疾人托养照护的理论、政策与政策实践”、“残疾人精神富裕的实现路径”、“各级残联和残疾人工作者服务能力建设”展开深入探讨。

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有关司局负责人,部分地方政府领导和残联系统有关负责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深圳大学等近百所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有关企业和社会组织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