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博士生共话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6月28日,第八届“感知中国—智汇珞珈”博士学术交流会举办。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8所高校的60余名来华留学博士生齐聚珞珈山,围绕“AI无界:共塑全球创新治理新生态”展开深入研讨。

武汉大学副校长陆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塑生产模式、社会形态乃至全球治理格局,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力量,希望留学生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感知中国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成果,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共同塑造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全球治理新生态。

计算机学院教授叶茫以《人工智能大模型前沿与启示》为题作主旨报告。他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概念、演进历程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核心技术,展示了这些技术在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智能医疗诊断、以及AIGC内容生成等领域的应用。基于对AI赋能科研的最新范例的深入解读,叶茫展望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呼吁大家掌握“AI+X”跨学科思维,在科研探索中坚守信念、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积极拥抱这场全球智能革命浪潮。

在报告环节,浙江大学Rizwan Abbas分享了直播场景下的多模态情感识别框架,提出融合语音、表情、文本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解决直播互动中的实时情感分析难题。复旦大学Kambimbi Chrispine介绍了如何通过内部推理强化AI模型的安全意识,以进一步运用于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领域,Doumegna Mawuto Koudjo Felix结合全球多地的LiDAR数据,构建跨地域环境感知模型,推动AI在极地科考、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三维场景理解能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Jia Wei Li利用深度学习优化大气风场反演算法,将极地气象观测精度提升30%,增强极端天气预警能力。电子科技大学Afzal Mubeen讨论了AI如何与生物力学融合强化智能控制系统,助力全球医疗康复领域的技术普惠。中南大学Gurmu Meseret Debele以非洲清洁能源为例,展示AI在能源预测、资源分配中的跨学科应用。武汉大学Shimaa Holail探讨了AI在支持遥感技术、尤其是全球环境治理及灾害响应中的应用突破。

分组研讨环节,与会代表分别围绕“AI前沿技术的演进发展”“应对全球挑战的跨学科实践”“AI教育新生态与未来人才培养”等三个主题进行讨论。大家深入探讨了大模型参数优化、量子机器学习及算力瓶颈突破路径,倡议构建跨国数据共享平台,赋能极地生态监测与疫情预警,反思了技术伦理与跨学科人才培养范式。

该活动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承办。会前,参会代表们参观了武汉大学数智教育展厅与校史馆。

供图:国际教育学院 编辑:相茹
来源: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