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城市大学(城大)获研究资助局(研资局)新设立的「高级研究学者计划」及「研究学者计划」拨款逾港币2,300万,用作资助四位城大学者进行研究,反映大学的研究实力,并肯定大学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努力。
款项将用作包括动理学方程组的数学理论、柔性电子技术、纳米力学及应变工程,以及创新发光技术的研究。
数学系讲座教授杨彤教授被授予「研资局高级研究学者」。他将利用高级研究学者计划的资助,发展可用于研究包含Vlasov-Maxwell-Boltzmann方程组、Vlasov-Nordstrom-Fokker-Planck方程组等在内的动理学方程组解的性态和流体动力学极限的分析技巧。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丰富这些领域已有的数学理论。
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何颂贤教授膺选为「研资局研究学者」。他领导的研究计划,将有助回应社会对应用先进柔性电子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
该计划将研发机械柔性负电容纳米线电晶体阵列及集成电路,借此制订设计指引和建立多功能而具成本效益的平台,以大规模开发高效能且耗电量低的电子器件。研究成果将扩大柔性电子技术的应用,并惠及多个业界,包括健康护理、建造工程、物联网及人工智能。
机械工程学系副教授陆洋博士亦膺选为「研资局研究学者」,将研究钻石、矽及碳化矽等数种共价晶体固体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和变形行为。
陆博士及其团队在早前的研究中,发现纳米矽和钻石可具超大弹性。新研究计划的目标是找出一些具「应变调控」,且有特殊、高度可调节功能特性的共价晶体,应用于创新电子、光电,以及量子器件。
该研究计划将阐述弹性应变工程如何有效调节纳米固体物料的功能、特性和效能,应用于未来器件,为相关领域提供前所未有的细节和借鉴。
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副教授王锋博士同样膺选为「研资局研究学者」,将专注研究交流电电致发光,以发展高效及可持续的发光方案。
相比现行以直流电电致发光的方式,交流电电致发光更具成本效益、稳定和节能,被视为大有前景的替代技术。可是,由于缺乏交流电电致发光的材料,其研发及实际应用一直受阻。
王博士领导的研究项目将发明一种以新类别钙锌氧硫化物为本的交流电电致发光材料,取代传统的硫化锌晶体。这两种材料在组成、晶体结构、能带隙以及预期光学性质方面都很相近。钙锌氧硫化物容许稀土掺杂,有机会用作设计先进的光电器件,并为化学、材料及物理学领域的新基本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高级研究学者计划及研究学者计划旨在支持优秀学者进行研究,并推动卓越研究发展。评选准则包括研究计划的贡献和潜在影响、学者过往的研究成果、领导能力及愿景,以及其所属大学的支持。获选的高级研究学者及研究学者将于60个月内分别获资助约港币780万及5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