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商学院院长对中国商学院的发展,进行深入的互动性探讨

在2020中国商学院院长书记领导力高端对话上,多位院长书记围绕中国商学院的战略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科技推动教育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互动性探讨。院长书记们在会议上谈了什么?一起来看看!

话题分享:战略与学科

中山大学校长助理、管理学院院长王帆教授作“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十四五规划”分享。他表示,过去五年,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以基层党建促进学科发展,实现三个“优势转化”,即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学科优势、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党的思政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未来五年,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将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围绕“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科学研究的“大团队、大项目、大平台”建设;扎根中国大地“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通过筑高原、攀高峰,全面提升科学研究的中大特色与一流优势。1

中山大学校长助理、管理学院院长王帆教授

话题分享:师资队伍建设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教授以“未来已来,传统商学院是否会被颠覆?——师资队伍建设”为题,分享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他分析了当前环境下中国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四大挑战,即教师可替代性、论文非经济性;学科窄领域化、需求无边界化;研究紧规范化、实际松耦合性;学科强特性化、评价高同质化。他结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理念,提出了中国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五大建议:团队化、强个体;项目制、课程组;融科教、育人才;建学科、促交叉;建文化、抓落实。1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教授

话题分享:科学研究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黎文靖教授谈到,当前中国商学院面临着技术进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逆流、中国经济运转模式、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变化。他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内外部环境变化对管理科学研究的影响。展望工商管理科学研究的未来,他表示,商学院应当开展更多“顶天”的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学科理论上寻找突破;同时不能忽视“立地”的研究,应当开展更多的负责任的研究、服务社会的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让学科更好地服务社会。还要注意保障机制的完善,让政府、业界、学界达成共识。1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黎文靖教授

对话召集人总结

在上午的分组对话环节,院长书记们分成三组,每组围绕“战略与学科”“师资与科研”进行深入交流,院长书记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共同为中国商学院发展出谋划策。对话结束后,每组的对话召集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冯耕中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马永开教授、海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唐宁玉教授分别进行总结。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冯耕中教授总结归纳了A组讨论内容。A组认为,中国商学院想要得到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方面:一、认清形势、提出策略,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环境的变化,积极融入区域发展;二、确立目标、志存高远,深入了解发展前景,强化学院的社会服务,积极融入社会发展;三、抓好落实、坚持创新,走特色发展之路,示范引领立标杆。他结合实际情况,融入了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案例,生动诠释了商学院如何走出特色之路。1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冯耕中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马永开教授带来了B组对话的总结,在B组的讨论中,大家共同探讨了以下内容:一、国家新文科建设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如何在工科类高校建设好管理学院,为推动新文科建设上水平、上台阶,值得深入探讨;二、在建设一流商学院之路上,不能盲目复制其他学院的模式,如何探索出适合各自学院的发展模式,值得深入研究;三、科学研究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何更好地激发学院科研活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值得深入思考。1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马永开教授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唐宁玉教授带来了C组对话的总结,C组在对话中谈到,中国商学院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差异共存、互促发展,国内大部分商学院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资源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次会议有助于推动商学院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二、优势凸显、掌握资源,发挥商学院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商学思维,主动出击,获取更多有利资源;三、明确定位、发展特色,进一步明确学校或学院在区域、行业中的定位,打开发展空间。1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唐宁玉教授

王帆院长对上午的分组对话进行了总结,他再次感谢各位院长书记为中国商学院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他指出,学院的战略与学校发展战略相辅相成,学院在学校的地位,取决于学院的战略能否适应学校的发展。他建议要使学院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同心同向同步同行,希望各位能够取势、借势、顺势,赢得更大的发展。

话题分享: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黄丽华教授采取现场连线的形式,以“课程思政与专业培养的有机融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体会”为题进行分享。她表示,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两者的关系应当是“如盐化水”,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符合专业育人特点、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她以自己教授的课程《管理信息系统》为例,根据信息系统人才的专业素养的要求,探索出将专业培养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五个方面:重构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重建教学资料、重设教学单元和改革教学方法。1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黄丽华教授

话题分享:内部治理与文化建设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孟炎书记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从学院发展的核心因素思考、学院内部治理与文化建设、学院新时代新百年的谋划三方面,对商学院内部治理与文化建设进行了分享。她指出决定学院发展的核心因素是:使命、结构与机制,其中学院使命为目标定位、发展战略指引了方向。在党建上,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通过强化政治建设、基层建设、思想引领、改革创新,显著增强学院治理能力、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学院育人成效和学院发展后劲。1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孟炎书记

对话召集人总结

在下午的分组对话环节,院长书记们重新分成三组,围绕“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内部治理与文化建设”展开讨论,院长书记们集思广益,交流了各自学院的实践经验,共同探索中国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学院内部治理。对话结束后,每组的对话召集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谢曼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袁健红、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吉小青分别进行了总结。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谢曼华书记对A组的分组对话进行了总结。A组认为以下几方面有利于做好课程思政和人才培养:一、课程思政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精心策划;二、课程思政与案例开发相结合,切入实践;三、改进课程大纲,统筹规划课程体系的建设;四、建设示范课程,带动课程思政全覆盖;五、增加激励办法,推动课程思政更好落实;六、课程思政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做到润物细无声;七、课程思政的教材要本土化,扎根中国大地;八、在课程思政中需要融入文化自信的要素。在内部治理方面,A组认为需要做到:一、处理好党政关系,学院领导班子团结至关重要;二、营造和谐学院氛围,提高整体幸福感;三、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师资力量;四、传承学院优秀历史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五、学院党委发挥核心作用,在选人用人中把好关。1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谢曼华书记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袁健红书记作为B组的对话召集人,分享了组内对话的几个观点。在内部治理方面,小组讨论了以下几个内容:一、学术与行政间存在多种模式,走中国特色之路是不二之选;二、中国商学院的治理结构与学院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密切相关,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相匹配的治理结构;三、在治理结构的具体内容上,要把握好制度(构建核心能力)、党建(以党建为引领)、文化(倡导“让”的文化,推动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在课程思政方面,商学院需要做到:一、明确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形成共识,共同“动起来”;二、从课程思政密切相关的课程入手,挖掘思政元素,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三、在实践方面,需要以教育部“六创优”为抓手,办好新时代中国商学院课程思政。1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袁健红书记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吉小青书记总结了C组的对话内容,在分组对话中,C组书记院长们探讨了以下内容。在课程思政方面:一、各个学院都非常重视,并且正在探索,电子科技大学在此方面卓有成效,值得借鉴;二、在贯彻课程思政方面,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培养类型和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四、重视教学建设,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避免符号化。在内部治理方面,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一、增强和谐意识,建设团结、淡泊名利的党政领导班子;二、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是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的重要保障;三、教师间日常的多元化沟通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四、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学校及其有关部门是影响学院内部治理的重要因素。1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吉小青书记

谢曼华书记对下午的分组讨论进行总结,她感谢大家为中国商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在交流中,不少院长书记表示,此次高端对话,畅通了中国商学院院长书记们的沟通渠道,有利于学院间的信息交流,大家探讨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共同商讨发展之计。最后,她代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感谢大家的到来,希望各个学院能够借助这个平台继续保持交流,分享更多的经验,共同探索出中国商学院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