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20年全球暑期学校开幕首日:中国创新与深度学习/疫情下的创新思考

清华大学2020年全球暑期学校(GSS 2020)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优秀青年学子在“云端”欢聚一堂,见证全球暑期学校开幕。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邱勇致辞

邱勇表示,教书育人是清华大学不可放弃的职责。新冠疫情暴发期间,尽管师生们身处异地,清华仍然不懈努力,通过在线教学的方式,保证了全体学生“如期开课”。清华大学举办的全球暑期学校开学,意味着将教书育人的承诺带给了每一位学员,也阐明了清华大学的校风“行胜于言”。

他也对暑期学校的同学们提出了期盼——希望各位同学能够重新思考和构想全球社会,讨论在后疫情世界中担负的责任,立刻采取行动,让世界变得更好。最后,邱勇预祝同学们能够在全球暑期学校收获一段愉快而有益的经历,并承诺从今年起,清华全球暑期学校每年都将如约而至。

薛澜发表开幕演讲

随后,全球暑期学校首席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创新体系——神话与现实”的开幕演讲。薛澜从中国创新历程的演进入手,详细阐释了近代以来我国创新体系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以及曾面临的种种挑战。他认为,中国今天科技创新方面的显著成就是长期建设和多轮改革的积累和成果,在未来,通过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社会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必将持续提升,进一步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并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反响热烈,提出中国创新的根源、机遇与挑战等一系列问题,薛澜一一进行了详尽解答。谈及关于“中国创新中的外国人才参与”这一话题,薛澜表示,中国的经济模式和创新体制是全球性的,中国始终秉持着友好而开放的态度,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并欢迎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

“培养创新型领导者”工作坊

下午4时与晚上8时,全球创新学院(GIX)举办了两场题为“培养创新型领导者”的工作坊,由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GIX副院长饶培伦担任主讲。饶培伦以世界知名领袖为例,结合当下创新发展和全球挑战,强调打破传统边界进行合作的必要性展开了讲述,启发学生对于“如何成为高效的创新型领导者”的充分思考。此外,他还介绍了GIX的设计理念和运行模式,阐释了其正在打造的智慧互联科技创新平台将如何聚焦科技发展、创业精神和设计思维。

全球创新学院培养创新型领导者的实践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里,学生问道“做专才还是做通才?如何平衡深度和广度?”饶培伦认为,这取决于每个人不同的性格、背景与经历。在清华,我们希望并鼓励学生兼顾深钻与广知。

工作坊结束后,有参与全球暑校(GSS)项目的学生反馈:“饶培伦的讲解深入浅出,让仅仅存在于抽象概念中的‘创新’二字落到实处。我看到一片从根源上鼓励创新、孕育创新的土壤,更对清华的全球创新教育充满好奇和向往。”

“从深度学习到深度理解”公开讲座

晚9时,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进行了主题为“从深度学习到深度理解”的公开讲座。沈向洋教授曾担任微软整体人工智能战略,必应搜索和微软“小娜”等产品全球研发工作的负责人,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极为丰富的研究经验。他从大数据、计算能力和通用智能三个方面,回顾了过去十年中这一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并展望人工智能在未来将由狭窄走向健全,引领深度学习向深度理解不断发展。

当晚的在线研讨会环节,中意设计创新基地(CIDIH)副主任付志勇向同学们介绍了CIDIH为应对疫情所做出创新举措,并号召同学们面对疫情挑战,应当勇于担当、积极创新。会上,来自CIDIH的校园大使侯跃男、杨叶秋、庄园,带领同学们一起以“疫情下青年人的创新与责任”为题展开了讨论。三位嘉宾通过分享在疫情期间参与公益活动组、宣传抗疫知识、设计新型产品的经历和成果,充分展示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社会责任。

付志勇参与研讨
以“疫情下青年人的创新与责任”为题的讨论

本次全球暑期学校课程以“面向疫情后的世界”为主题,为期9天,由清华大学10个院系、5个海外基地和2个由清华大学发起的国际高等教育联盟等17家学术单位共同参与。课程内容涵盖经济、教育、社会、人工智能、气候变化和领导力等方面,课程形式包括学术讲座、小组讨论和文化体验活动,集学术性、创新性和互动性为一体,力求体现“突破物理边界、技术限制、身份制约、面向社会”的深层开放性及“课上课下融合、校内校外融合、国内国外融合、线上线下融合”的高度融合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多家媒体对此活动进行了转播及报道,仅开幕当日,海内外各媒体平台直播观看量已破百万,总体互动数据已破三百万。

图片:李派 石加东 李如意
供稿:清华大学国际处
编辑:周襄楠